Linux系统

展开

当前位置:首页>服务器系统>Linux系统

Linux添加用户

作者:系统库人气:
刚开始接触linux,装了Red Hat Linux Lelease 9.0。装的时候糊涂的,也不知道自己装了些什么东西,没装些什么东西。命令看了不少,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添加用户,让我费了不少的劲。 

  网上和一些资料上都说:添加一个用户的命令 
  useradd 用户名 

  可是自己在root下明明添加了命令却是不能使用的。 

  如我在root下添加用户user1 
  #useradd user1 
  #su user1 

  此是会提示:/bin/bash: /root//bashrc:Permission denied 

  资料上说是添加一用户的时候不可能只是添加其用户名就可以,linux为每个用户都设置了密码,只有设置密码之后该用户才能登录,揣测了半天,终于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。 

  如添加用户user1 
  #useradd user1 
  #passwd user1 
 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user1. 
  New password: 
  Retype New password: 

  此时,该用户才是可以使用的。 

  在别人看来的小问题,在我这边确得弄半天才能明白,看来linux道路有点艰辛啊。

Linux文件系统了解

在操作系统中,任何东西都可以看作是文件,文件是操作系统逻辑组织的基本单元。对于Unix和Linux文件系统而言,文件系统层次标准(FHS)是其组织规范的主要参考。对文件目录结构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,文件系统通常由根目录(/)出发,不断延伸出一层一层的子目录。 

在Linux中,常用的一级子目录包括: 

[table][tr][td=1,1,76]目录名 
[/td][td=1,1,444]描述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bin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一些必要的命令工具,最好不要单独挂载,否则你会找不到那些你亟需的实用程序。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boot 
[/td][td=1,1,444]包含Linux的启动文件以及内核。默认情况下为100M,这对准备RHCE考试足矣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dev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各类设备驱动程序,该分区不要单独挂载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etc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一些基本的配置文件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home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用户的主目录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lib 
[/td][td=1,1,444]内核和实用程序的编译库文件,该分区不要单独挂载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media 
[/td][td=1,1,444]可移动介质的挂载点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misc 
[/td][td=1,1,444]使用automounter挂载本地目录的标准挂载点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mnt 
[/td][td=1,1,444]老的用于移动介质的挂载点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net 
[/td][td=1,1,444]使用automounter挂载网络目录的标准挂载点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opt 
[/td][td=1,1,444]第三方应用程序文件的常用存放地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proc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当前内核相关进程以及内核配置信息等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root 
[/td][td=1,1,444]root用户的主目录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sbin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一些系统管理命令,该分区不要单独挂载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selinux 
[/td][td=1,1,444]与安全升级Linux相关的当前配置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smb 
[/td][td=1,1,444]使用automounter挂载远端共享Microsoft网络目录的标准挂载点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srv 
[/td][td=1,1,444]常用于各种非RedHat版本的网络服务器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tftpboot 
[/td][td=1,1,444]当安装了TFTP服务器时会存在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tmp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临时文件,默认情况下,RedHat会自动周期性地清空该目录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usr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一些对所有用户可用的小程序,包含许多系统管理命令和实用程序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76]/var 
[/td][td=1,1,444]集中存放可变数据,如日志和打印机缓冲文件等 
[/td][/tr][/table] 

设备文件 

许多媒介设备在Linux系统中是以文件的形式来管理的,例如:硬驱、软驱、光驱等。另外一些通过PC插槽或端口存取的设备如串口、USB、并口、IEEE 1394等,也有专门的设备文件。 

绝大多数的外围设备都能自动侦测到,典型的设备文件如下: 

[table][tr][td=1,1,132]设备 
[/td][td=1,1,387]设备文件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132]软驱 
[/td][td=1,1,387]第一软驱(A:):/dev/fd0;第二软驱(B:):/dev/fd1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132]PATA(IDE)硬驱 
PATA(IDE)光驱 
[/td][td=1,1,387]第一驱:/dev/hda;第二驱:/dev/hdb;第三驱:/dev/hdc;第四驱:/dev/hdd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132]SATA或SCSI硬驱 
SATA或SCSI光驱 
[/td][td=1,1,387]第一驱:/dev/sda;第二驱:/dev/sdb;……;第二十七驱:/dev/sdaa;……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132]并口 
[/td][td=1,1,387]第一口:/dev/pd1;第一磁带驱动器:/dev/pt1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132]USB驱动器 
[/td][td=1,1,387]视具体连接设备而定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132]IEEE 1394设备 
[/td][td=1,1,387]实际上是SCSI标准,参照SCSI设备文件规则 
[/td][/tr][/table] 

注意:在/dev下的许多文件只是对标准设备文件的引用,往往是为了更容易识别。如/dev/cdrom和/dev/dvd。 

文件系统工具 

Linux文件系统可以通过三个工具进行创建、检查或修复:fdisk、mkfs和fsck。当然,Linux里文件系统工具还不止这三个,例如parted等,但这三个无疑是最常用的,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简要介绍(具体的帮助信息可参考man页): 

1)fdisk:fdisk我们并不陌生,因为在Windows系统中这是基本的工具,实际上,虽然Linux中的fdisk与Windows中的fdisk有些相似,但功能支持要大得多。在使用fdisk之前,首先须明确所要处理的硬盘。例如:如果要处理第一IDE硬盘,可以输入:#fdisk /dev/hda。fdisk命令常用的选项有: 

[table][tr][td=1,1,66]选项 
[/td][td=1,1,406]描述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66]a 
[/td][td=1,1,406]指定可引导Linux分区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66]d 
[/td][td=1,1,406]删除一个分区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66]l 
[/td][td=1,1,406]显示可用分区类型,fdisk可以创建所列类型的文件系统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66]n 
[/td][td=1,1,406]创建一个新的分区(在自由空间足够的情况下)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66]p 
[/td][td=1,1,406]显示现有分区情况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66]q 
[/td][td=1,1,406]退出而不保存修改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66]t 
[/td][td=1,1,406]修改分区的系统标识(类型) 
[/td][/tr][tr][td=1,1,66]w 
[/td][td=1,1,406]保存修改并退出 
[/td][/tr][/table] 

2)mkfs:主要用来格式化Linux分区。例如,如果需要格式化/dev/hda1为ext3文件系统,可以直接输入:#mkfs -t ext3 /dev/hda1。如果分区已经用ext3文件系统格式化过,现在需要重新格式化,此时mkfs可以自动识别文件系统类型为ext3,输入:#mkfs /dev/hda1即可。 

3)fsck:该命令类似于Windows上的chkdsk命令,它主要用来对文件系统进行检查和修复。注意:在运行该命令之前,务必先卸载所检查的分区,在检查修复完成之后,再重新挂载该分区。 

例如: 
#umount /var 
#fsck -t ext3 /dev/sda6 
#mount /dev/sda6 /var 

如果分区已经用ext2或ext3文件系统格式化过,现在需要对该分区进行检查,此时fsck实际自动调用e2fsck命令,此时无须指定分区类型,输入:#fsck /dev/sda6即可。 

LVM 
逻辑卷管理器(LVM)是一种可跨分区创建文件系统的工具。它的引入,借鉴了Unix文件系统的优点,可以灵活使用和配置文件系统,从而大大提高Linux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。使用LVM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磁盘分区的扩容,一个文件系统甚至可以跨越多个硬盘。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创建LVM分区的过程: 

1) 添加新的硬盘 
2) 创建新的分区,将一个或多个分区指定为LVM文件系统类型(可使用fdisk工具) 
3) 备份/home目录,将其分区指定为LVM文件系统类型 
4) 使用vgscan工具扫描Linux的LVM文件系统以创建备用的信息库 
5) 使用pvcreate /dev/partition命令创建(物理)卷。 
6) 将卷添加到指定的卷组:vgcreate groupname /dev/partition1 /dev/partition2… 
7) 创建逻辑卷:lvcreate -L xyM -n volname groupname,这里的xy表示卷的大小 
8) 使用mkfs格式化逻辑卷为指定的文件系统 
9) 用pvdisplay、vgdisplay和lvdisplay命令分别检查所创建的卷、卷组和逻辑卷信息 

关于mount 
mount是一个与文件系统操作紧密相关的常用命令,它主要用来在指定位置挂载本地或网络分区。挂载点不是固定的,可以由系统管理员任意指定,当然,管理员必须对挂载目录拥有足够的操作权限。FHS规定了一些标准的挂载点,例如早期的/mnt/floppy和/mnt/cdrom之类,其挂载操作如下: 

#mount -t vfat /dev/fd0 /mnt/floppy 
#mount -t iso9660 /dev/cdrom /mnt/cdrom 

还有一些挂载点可以由automounter来自动确定。

用rsync从Linux到Windows远程备份(组图)

rsync是Linux系统下的数据镜像备份工具,从软件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来了----remote sync。rsync支持大多数的类Unix系统,无论是Linux、Solaris还是BSD上都经过了良好的测试。rsync的最新版本可以从http://rsync.samba.org/rsync/获得。 

它的特性如下: 
   
1、可以镜像保存整个目录树和文件系统。 
   
2、可以很容易做到保持原来文件的权限、时间、软硬链接等等。 
   
3、无须特殊权限即可安装。 
   
4、优化的流程,文件传输效率高。 
   
5、可以使用rcp、ssh等方式来传输文件,当然也可以通过直接的socket连接。 
   
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rsync服务从Linux到Windows进行远程备份。 
   
一、配置服务器端 
   
首先我们需要配置rsync,打开配置文件/etc/xinetd.d/rsyncd.conf(如果没有请创建它),修改相应的配置项,并增加以下内容: 
   
uid = nobody                     # 备份以什么身份进行,用户ID 
gid = nobody                     # 备份以什么身份进行,组ID 
   
#注意这个用户ID和组ID,如果要方便的话,可以设置成root,这样rsync几乎就可#以读取任何文件和目录了,但是也带来安全隐患。建议设置成只能读取你要备 
   
#份的目录和文件即可。 
max connections = 4               # 最大连接数为4 
   
[www]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指定认证的备份模块名 
path = /www                   # 需要备份的目录 
comment = BACKUP WWW      # 注释 
ignore errors                   # 忽略一些无关的IO错误 
read only = yes                 # 设置为只读 
list = no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不允许列文件 
auth users = wwwuser            # 认证的用户名,如果没有这行,则表明是匿名 
hosts allow=220.122.133.31  #允许连接服务器的主机IP地址 
secrets file = /etc/wwwuser.pass     # 认证文件名,用来存放密码 
   
这一段我们修改完成。 
   
注意:如果同时还需要备份其它目录的话,可以直接在配置文件的后面继续增加配置内容,例如: 
   
[database] 
path = /var/lib/mysql 
…… 
   
这样就可以同时备份多个目录了。 
   
然后为备份模块设置密码文件,如上例的密码文件为/etc/wwwuser.pass,使用编辑器创建这个文件,并输入用户名称和密码: 

vi /etc/wwwuser.pass 
   
输入以下内容:wwwuser:123456 
   
这样,为备份模块www的用户wwwuser设置了密码123456。注意,出于安全目的,这个文件的属性必需是只有属主可读,否则rsync将拒绝运行。我们可以设置它的属性为600: 

chmod 600 /etc/wwwuser.pass 
   
设置rsync服务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运行,可以通过ntsysv来设置: 

Linux添加用户 

最后在服务器端我们需要启动rsync服务:service xinetd restart 
   
至此,服务器端配置完毕。 
   
二、配置客户端 
   
为了在Windows环境使用rsync工具,我们需要去下载cwRsync工具,这是一个rsync for windows的版本。 
   
下载安装完成之后的目录结构类似下图所示: 

Linux添加用户 

现在我们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rsync工具了,举例使用下面的命令连接服务器并开始备份目录和文件: 

rsync -vzrtopg --progress --delete wwwuser@xx.xx.xx.xx::www .\bak 

应该可以看到: 

password: 
比如说要备份C盘下的WINDOWS目录,步骤如下 
说明:是将WINDOWS下的文件备份到LINUX下 
#mkdir -p /baskupdir/windows 
在windows下执行如下的命令: 
C:\Program Files\cwRsync\bin>rsync.exe -vzrtopg --progress -e ssh ../../../WINDO 
WS root@192.168.1.71:/root/192.168.1.76/windows 

要求输入密码的提示,正确输入密码后就应该看到开始备份了。当然,也有可能出现类似下面的错误信息: 

Linux添加用户 

引起这种错误有几种可能性,一是你没有输入正确的用户名或密码,二是你的服务器端存储密码的文件没有正确的权限,也就是你的密码文件不是类似这样子的权限:-rw-------  1 root   root 
   
在备份完成之后,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下图所示的状态: 

Linux添加用户

关于Linux精华文档版区Linux中取得帮助文件及目录权限Linux下宽带拨号教程介绍一本电子书籍《Linux零基础初级教程》安装tar压缩的软件包Linux下扩展swap分区方法linux单用户模式进入方法,可解决忘记密码或系统受损无法进入系统等问题Linux下eclipse的插件安装(大概Windows下也是可以这样装的吧)从ISO和在线仓库创建一个Yum仓库

加载全部内容

Linux系统排行